2020年业绩预告点评:盈利高增长,HUD业务前景可
HUD,即抬头显示,将关键信息映射到驾驶员前面的透明介质或挡风玻璃上,减少低头看仪表和导航的次数,确保行车安全。迄今,已形成三种量产产品形态:C-HUD,W-HUD和AR-HUD。
2025年国内前装HUD渗透率将超30%
根据佐思汽研统计,2020年中国乘用车前装HUD安装量达到69.2万辆,同比增长101.2%;市场渗透率达到3.7%,同比增加2.0个百分点。2021上半年,HUD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,接近5%,预计全年在8%左右;到2025年有望超过30%。
究其原因,主要有三点:一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,以及投影单元技术的升级,HUD显示尺寸和信息不断提升,已成为智能座舱第三屏;二是自主龙头加快HUD上车,如长城、吉利、红旗、蔚来等,并将价位拉低到10-15万区间;三是AR-HUD开启量产,未来3-5年将快速爆发。
2019-2021年国内乘用车
HUD安装量及渗透率(分月度)

来源:佐思汽研《2021年汽车HUD产业研究报告》
OEM发力W-HUD,并持续拉高装配量
当前,W-HUD为车企主流方案,并逐渐吞噬C-HUD市场。根据佐思汽研数据,2020年国内W-HUD安装量占到HUD总安装量的91.8%,较上年增加10.2个百分点。2021年起AR-HUD开始小批量上市,随着技术的成熟,将与W-HUD齐头并进,共同推动HUD装配量的进一步增长。
未来,W-HUD将从选配向标配,从高端向中低端发展。在这一趋势中,自主品牌起到了关键作用。2020年以来,红旗、哈弗、吉利汽车、领克、几何汽车等成为拉动国内W-HUD增长的主要动力。其中吉利星瑞、哈弗大狗、哈弗初恋等装配车型价格已降至15万元级别。